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通過A2.1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
  • 我的E政府 [另開新視窗]
  • 手機掃描QR Code,可取得此頁連結。
 

  大屯火山區在台灣地下水分區劃分為山地丘陵類,地下水流動受大屯火山群層層重疊、前後期不連續地質相互夾層的影響,夾層形成含水層及在交界面的多處湧泉等獨特現象。火山的地形地質構造和地質構成物質,強烈地影響了火山地區的水文特性,火山體噴出時期與噴發位置的差異,使噴出物質構成不連續的地質,岩漿分期噴發,後期熔岩覆蓋於前期的上面,兩個不同時期的的熔岩層之間可能會夾雜著沈積岩層、凝灰岩層或是風化之半固結岩,這些夾層如果厚度及延展均很優良的時候,則會形成含水層。一般在山麓的範圍內火山砂礫和熔岩,形成含水層,泥流,集塊岩、凝灰岩等難透水層。

  大屯山火山群主要由安山岩流、火山灰和粗粒碎屑推積物等交替噴發構成的層狀火山,覆蓋在時代不同的中新世沈積岩基盤上,據估計大屯山群至少有三層凝灰角礫岩及多達 15 層以上的火岩流。本區因岩層 ( 安山岩 ) 裂隙較多,上覆的火山灰 ( 凝灰岩 ) 透水性、保水性均佳,又位迎東北季風,所以地下水源比一般丘陵山地為多,楊萬全 (1999) 以地表水水文資料計算,北磺溪和八蓮溪源流區的地下水天然補注量約為 3.04 和 3.76 mm/day ;老梅溪、磺港溪和南磺溪源流區的天然補注量在 2.07~2.64 mm/day 之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