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述計算的單位深度仍需乘上地下水補注區面積,才能得到溫泉可用水量的實際數量,溫泉地下水補注區的劃設需要先決定補注目標地點,然後由該點的地形、地質、地層條件作劃設,劃設原則分為上游劃設方式及下游劃設方式兩種:
(1) 補注目標上游補注區劃設原則
依坡地水文學原理,雨水在山頂補注區入滲後,地下水位及其流動方向依地形坡度變化,淺層地下水分界與分水嶺稜線大致相同,而中層、深層地下水流動則由土壤及地層走向主控,但本區最上層的火山岩層在山頂處多為對稱分佈,厚度約 250~350 公尺,其流動可假設依地形坡度,與地表集水區相同,因此在山頂補注區以分水嶺稜線為劃分依據。
(2) 補注目標下游補注區劃設原則
補注目標多為溫泉鑽井,補注該井的區應包括至該井深度以下所屬整個地層,所以補注區下游界線將劃至所屬地質分區的邊界。但在接近山頂地區的補注區,溫泉井與地層的下方分界面高程差甚大,此時則以井深度達到的高程等高線為下游分區界限。在圖 1 中,馬槽補注區是前者以地層為界的例子,而大油坑則是後者以等高為界的例子。
圖 1:行義路 ( 磺溪嶺 ) 溫泉區地下水補注區
(3) 補注點上游區有明顯斷層或地層分界面
大屯山火山體地下水補注的特色,是不同時期火山噴發物的交界面及其基盤 的凹地末端部常見湧泉,各集水區約 250 公尺處分布著這些湧泉,形同切斷上游對下游的地下水補注,因此在溫泉取水位處集水區接近下游地區 ( 如磺溪嶺地區 ) ,其上游地區有明顯斷層或地質分層交界面、基盤凹地末端部,並有上述明顯地下水流出徵兆者,補注區上游界線將以地層分界線代替分水嶺作劃設,磺溪嶺地下水補注區是依本原則劃設定的一個例子 ( 圖 2) 。
圖 2:行義路 ( 磺溪嶺 ) 溫泉區地下水補注區(jpg檔案)